close

 

【心得感想】 

 

前言開始以黃美娥的「文學社會化」的角度,處理這一整篇論文的研究重心,老師 將193010月所創刊《詩報》雜誌,匯集全台詩社的訊息時間長達15年,為發行最久的 刊物,又老師的前論文〈時代轉折的見證,台灣文學史的新發現傅錫祺家藏櫟社史料 的學術價值〉當中作者資訊極少,便以這篇作為詳細補述的論文。 

學生在本篇所獲得的資訊大量,需要慢慢消化,在有限的時間下只能寫出簡短文 句說明感想,在探討日治時期詩社的轉變時,想像共同體的凝視與建構,於外在交通的 便捷也促使了詩社的興榮發展,現代化設備的建設溝通詩社的網路,櫟社在老師細微的 觀察中整理出,可以讓學生在第一手資料尋找的方法。詩集印刷傳播方式與書店的發展 也有密切的關係,還有在報紙台中新聞的媒介載體,發揮了極大交流功能。 

本篇有趣的地方在第29頁提到20123月中國國務卿總理溫家寶卸任前記者會, 又引林癡仙的詩「情天再補雖無術,缺月重圓會有時」對台統戰,可惜當代台灣人對日治 時期舊文人陌生,並不清楚內容真偽,老師在《自由時報》言論版〈談溫家寶引台灣古典 詩統戰〉有著詳細著述,由此可知台灣的史地沿革知識缺乏的程度,讓人覺得刻不容緩 該進行補強。 

 

【提問】

1.日治當時如何進行印刷流程?出版方式為何?

2.藉由報紙傳播媒介,可獲得多少稿費收入?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櫟社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全臻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